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> 教育教学案例 > 正文

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——“三体融合、五阶递进”机械类/自动化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

发布日期:2023-11-28 浏览量:


深圳大学教务部 2023-11-28 09:07
图片  

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

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





“三体融合、五阶递进”机械类/自动化类

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

图片    
一、学院概况  
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可以追溯到1984年成立、由清华大学对口援建的深圳大学精密仪器系。学院拥有3个本科专业: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自动化、机器人工程。学院毕业生具有“视野开阔、注重实际、乐于创新、崇尚竞争”等特点,已有一批毕业生在国内业界崭露头角。
二、案例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 
本案例契合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需求,树立了“厚实践、强能力、高素质”的育人理念,确定了“能解决高端制造业的复杂工程问题、具备新产品设计开发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创新型工程人才”的培养目标。聚焦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,凝练出了机械类/自动化类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创新能力维度及相应的实施途径。
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:
1.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。学生创新以课外为主,缺少必修约束,没有形成全面、系统的创新课程体系。
2.创新教育实践环节薄弱、实践平台缺乏。高校设立的实践基地开放程度不高,校外实践基地缺乏,普及型的创新实践教育不能有效开展。
3.知识向能力转化效率低下。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工程实践训练过程相互分离,流水线式教学模式很难打通知识和能力之间的界面障碍。
4.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。传统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更多考虑知识的获取效果和总结性评价,尚未建立注重形成性与发展性的“工程能力评价”模式。
图片  

图1 机械类/自动化类创新人才培养方案

三、案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   
 
1.形成“三体融合”培养机制,建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
制定了面向高端制造的机械类/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,将“思政体系、课程体系和工程体系”三大体系相融合。由5大课程模块,25.5+X个学分组成完整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(图2)。
图片  

图2 创新教育课程体系

2.提出基于核心知识点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
在“早期工程实践”课程中,采用“课程群+项目”形式开展,使知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。将知识点、能力要求、实践和创新训练要求整体嵌入训练项目。
3.搭建“五位一体”的创新实践平台
搭建科研创新、学科竞赛、产业实践、创新基地、学生社团等校内校外“五位一体”创新实践平台,发挥资源优势,协同打造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机制。
4.实施“五阶递进式”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实现多元主体协同育人
建立了“创新课程—项目实践—学科竞赛—科研项目—创新创业”五级递进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(图3),以学生的能力和需求为驱动力,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需求,实现了全覆盖创新教育。
图片  

图3 五级递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

5.建立了多维度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 
进行多维度、全过程的量化评估(图4)。结合校外、用人单位反馈意见,验证评价合理性,调整指标权重,定期分析评价结果,修订人才培养方案,采用校内校外双循环机制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过程。  
图片  

图4 多维度量化评价指标

四、案例的创新点  
1.思政体系创新:构建了五维空间的思政体系根据课程特点,凝练了“嵌入式、支撑式、补充式”三种课程思政教学路径(图5)。
图片  

图5 课程思政教学路径

2.机制创新:构建多层次多模式的创新实践教育平台,探索“五阶递进式”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实施全覆盖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。
3.教学模式创新:提出并实践了基于核心知识点和项目驱动的“知识、能力、实践、创新一体化训练”的新的教学模式。
4.评价方式创新:采用多维度的量化评价体系。通过实施全员参与的评价机制,以过程评价和成果产出作为考核指标,推进人才培养方法的持续改进。
五、改革成效及案例的推广应用效果  
1.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
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得到飞速发展,组建了10多个创新社团,每年招收450余人。积极参与各类竞赛,年获奖率比改革前提高了近5倍。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%以上。
2.系列优质教学资源全面建成
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建设。荣获1门首批一流本科线下课程及1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,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,1个省级教学团队,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1个省级重点专业,出版国家级规划类教材2部,建设了省级一流课程、省级精品课程等4门。
3.国内外影响广泛
自2013年以来,自建创新实践平台PPCNC微型数控机床,已在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、德国汉诺威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等78所全国及海外高校推广。举办了四期全国高校教师培训班,发挥了高等工程实践教学示范引领作用。
图片    

供稿|教务部质量保障办公室


电话:0755-26535033
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汇元楼二楼

版权所有©深圳大学粤ICP备11018045号

  • 教务部微信公众号